10.19.2009

總之得就得 Whatever Works

事先聲明,我是由《美蓮達與美蓮達》開始睇活地阿倫既,所以今次回歸紐約,感情上對我意義不大,但無可否認,主場就係主場,很多地方都明顯睇得出主場上陣既得心應手,活地阿倫可以用埋場景去講故事。最明顯既分別,在於角色們生活的地方,活地阿倫不論在英國還是西班牙,都要拍景點,但正如呢部電影所講,當地人又點會成日去景點?另一個例子,港產片都唔會經常出現ifc和山頂,外國片來香港就要,因為佢地識既地方唔多,本地導演就可以用一些本地人見到有感情和體驗的地方。在這電影,導演便用了一些很平民的酒吧和咖啡室,最精警是那個甚麼奇豆餅,男主角一句食了幾十年也不知它到底是甚麼,可以肯定當地人立即點頭。另一有趣的場景,就是男女主角經常都在華人地區購物,到底是自身投射還是另有意思,便木宰羊了。

有人說導演在講自己的故事,當然吧,還有別的可能嗎?今次專登搵另一個人去演自己,當然要狂講道理和發牢騷了,既怕死亦厭世,對所有人和事都不滿,覺得整個世界都唔健康,但事實最唔健康既係自己。只是兩小時,涉及到的題材已經包括愛情、性、社會、民主、人權、宗教、種族,真係講過不停。

無論如何,電影既主題其實好簡單,就係想講,縱使世界幾咁錯,人生在世,連活地阿倫一個咁多愁善感既人都唔使死,唔好諗咁多對與錯,總知得就得啦。

10.10.2009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 April Bride

其實在中文版小說初推出時,我已經被它的書名及故事所吸引,但基於實在唔想睇這類對淚線太刺激既書﹝我比較喜歡那類冷笑型小說﹞,所以一直與它無緣。現在總算是鼓起勇氣,去看這部一聽個名就知係勁慘既戲,入場之前滿腦子都是本人早前在看《禮儀師の奏鳴曲》時的極度誇張失控感動情況,加上自從讀過一篇《信報》專欄作者遊清源所講關於要戴著潛水鏡睇這類感人電影後,每次遇上這些感動場面,我也會忍不住又喊又笑,旁人睇見實會以為呢條友精神有問題,咁慘都笑得出。

講回這部電影,其實都唔係真係十分摧淚﹝幸好不是由韓國人拍﹞,只要做足心理準備,未必捱不過去。這電影最特別的地方,是先後有兩次由女主角父親及女主角朋友對男主角的道謝,這不期然提醒了大家,作為一個情人,他不似病人的親人或知己,他是可以選擇離去的,但他從沒有這樣的想法,反而一直陪在女主角的身邊。這個感謝由一直也是比較沉默的女主角父親所講出,倍派感動。

女主角父親一角最令人喜愛,沉點內歛的角色,但十分愛護自己的女兒,後期亦對男主角表現出信賴,表情唔多,但感受到他那份強忍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