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節的節目及訂票手冊說這是侯考賢導演向小津安二朗導演的致敬之作. 之前沒有看過小津安二朗或侯考賢的電影, 亦搞不清到底是舊故事重拍, 還是其他的合作方式...只是看到一些電影劇照, 好像懶懶的, 很舒服的樣子, 便買票入場.
電影的節奏很慢很慢, 大部份鏡頭都是靜靜的不動十數秒, 角色對白也不太, 全部人也是在閒閒的行行企企. 全部人也在生活. 不清楚日本人的家庭觀念到底怎樣, 但說到劇中唯一也難得地令我感受到的是女主角一青窈及雙親的關係, 母親表現的關懷及擔心, 父親的自我性格及收藏了對女兒的關張, 在劇中都表達得很真實, 很含蓄. 而一青窈, 淺野忠信及萩原聖人的友情, 最利害的便是他們那些沒有很多客套說話, 真正的好朋友便是這樣. 說話不用多, 要給你知的, 你已經一早知道. 不好的便是對白真的太少, 令萩原聖人的存在感很低, 亦不清楚他們的關係.
我感到片中最想表達的是新和舊, 生和死的交接. 一青窈在戲內全程也是懷孕的, 片中亦出現了一些掃墓及親人去世的消息. 現代的一青窈, 在找已故著名音樂人江文也的事情. 現代的淺野忠信, 是舊書店的老闆, 亦是火車發燒友. 好像要帶出人的生有時, 死有時. 但做了的事情, 卻是無限期存在於世. 片中出現了數次及片未的數條火車橋交接的鏡頭, 便更有一種新舊並存的感覺.
可能因為道行實在未夠, 鏡頭亦實在太慢, 所以在戲院內睡了不少時間, 實在感到不好意思. 電影的故事內容, 亦是後來從網上得知的. 亦知道了, 這次致敬, 侯考賢導演說自己是以小津安二朗導演的手法去拍這個故事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